您好,欢迎来到中华财险!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中国保险报:“我们一直在等合适的农险产品”——北京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首单纪实

2017-04-26

  去年持续近一个月的干旱,让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葛代子村的近万亩青饲玉米受灾,损失数十万元。

  “地怎么浇,都没下雨的效果好!”葛代子村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金振启表示,玉米作为北京市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政府“调结构、促转型”的主基调下,近年来北京的玉米种植主要走节水灌溉的路子,只要老天不下雨,再怎么浇玉米都得减产,“不管是低压管灌、喷灌还是微灌,1米多高的玉米地里谁能知道哪能浇得着哪里浇不着,浇不着的地方只能收点玉米秸。”

  对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的旱作农作物玉米而言,一旦在关键生长期遭遇干旱或降雨连续不足,产量基本无从保证。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北京卷》统计,北京 1950-2000年春季干旱和夏秋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干旱年份一般可造成减产20%以上,甚至达到40%-50%。“农民靠天吃饭”的状态一直延续至今。

  6月30日,金振启成为中华保险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的首单签约客户,为合作社种植的7639.80亩玉米投保了总保额为763.98万元的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保障。

  “市级补贴50%、区(县)级补贴30%保费后,农户自缴保费才17元/亩。总保险费是64.94万元,但政府补贴的多,我们一共才自缴了12.98万元, 自己掏的这点钱浇水都不够。你看,浇一亩地人工费用得12-16块钱,电费也要12块钱左右,再加上各种损耗,一亩地下来差不多得30块钱。” 上世纪就出国考察、多次给政府部门讲过课的金振启给记者算起这笔账依然难掩兴奋,“半人高的玉米地,热得根本就没法进,浇水工人稍有懈怠就是连片的玉米地见不着水,上百亩的颗粒无收也时有发生。”

  根据北京市的23个农险政策性统颁条款,传统的玉米种植保险仅对玉米的种植成本提供保障,虽然旱灾也纳入保险责任中,但由于认定门槛较高,且仅赔偿种植成本的一部分,往往很难迅速有效地弥补农民因遭受旱灾而造成的损失。近日,中华保险北京分公司与北京市气象局共同研发推出了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创新产品,针对7、8月份玉米拔节期到抽雄期(即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因干旱造成玉米产量的损失提供保障,较好地解决了因旱致困的局面。

  在市、区农委的大力支持下,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选取了北京玉米主产区——顺义区作为创新产品试点地区。经过对该区历史气象数据与玉米产量对应关系的科学测算,确定该区玉米关键期的标准需水量为205毫米,通过气象部门公布的实际降水量与标准降水量的差异对应确定产量损失金额,保险公司对产量损失予以赔付。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险种保险金额为1000元/亩,费率为8.5%,保险费为85元/亩,保险责任期间自7月11日至8月31日。目前,签单保费目前已实现98.16万元。

  “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创新性的农业气象指数类产品,具备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减少纠纷、规避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设计科学等特点。”中华保险北京分公司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孙蔚博对记者表示,气象指数保险具有天然的优势,保险公司员工在向农户宣传、讲解时也能通俗易懂地说明。农民一旦受灾,无需查勘,而赔付依据来自第三方,则使得数据准确且计算简便,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期间的实际降水量与标准降水量对应体现的损失金额统一进行赔付。此外,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创新产品充分提高了农险保障水平,由过去的保成本升级为目前的保产量,有效保障玉米种植户在遭受旱灾后尽快恢复再生产,减少农户收入损失。

  实际上,农险创新发展也一直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保险“新国十条”明确表示要支持保地方特色农业、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丰富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工具作用,同时,中国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要鼓励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

  “北京土地面积较小,在生态、观光为大背景的北京农业市场上,创新性的险种若不能持续推出,农险业务只会越来越萎缩。”在北京农险市场摸爬混打了近9年的孙蔚博如是说。但对以农业为支撑的中国而言,偌大的国土,哪里的农险又不需要真正接地气的创新呢?

  采访结束后,金振启不住地说“我们一直在等有创新、能真正满足我们切实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 跟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的金振启表示,“靠天吃饭”是农业的传统,随着政策的利好和科技的进步,农业也开始有资本“跟天斗”,但农民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多,“我们院里的牛、羊……甚至还有我们自己都在等着投保呢。”

登录|注册

客户服务

信息披露

关于中华财险

全国24小时服务专线95585